大部分的聲樂愛好者在做哼鳴時都會直接發出“嗯”,不管有無準備好,不管姿態,不管呼吸, 很多人以這樣的慵懶的不積極的方式練習哼鳴,得到的結果就是中聲區域還將就哼出,但是低聲 區聲帶就會撐開聲音低不下來,高音區就會擠壓聲帶高不上去,聲音出現斷層并且真假聲總是打 架,容易破音,練了幾條音階嗓子就疼了。這就是沒有理解哼鳴的真正意義及技術要領的結果。 這樣長時間的練習不但沒有起到練習的效果反而養成了不良的發聲習慣。那么如何做出正確的哼 鳴呢,如何讓哼鳴真正幫助我們歌唱呢?這是一個問題!下面跟著我的步伐吧! 1、在作出哼鳴前,我們必須要放松自己的身體,調整一下姿勢,然后作出正確的呼吸方式。再來就是發出氣泡 音,做出氣泡音是為了讓我們聲音有點,這個點可以理解成發聲點也可以理解為聲音的支點,因 為我們在歌唱時總是希望自己的聲音是有根的,它應該像放出去的風箏,這根線永遠拽在自己的 手里,不會隨風而去。而不能像潑出去的水,潑出去就沒了,不由我們控制,沒有控制的聲音, 在歌唱中是不可取的。 2、接著我們找到這個點以后要氣泡音轉發聲,只是我們發的是“M”,我們在做中低聲區哼鳴時會有口腔里面含著半口水的的感覺,或半打哈欠的感覺,我們的下巴、頸 部、喉部、聲帶都是處于放松的狀態。哼到高音區舌頭會主動蓋住上顎的,這樣它的通道變窄了 我們便能發出細小的、高的聲音,但這只是讓你去感受這樣的聲音位置與音色,我們歌唱時還是 需要舌頭是平鋪于下牙床的,并且舌面中間凹下成溝,還記得唱歌高手在歌唱時嘴巴張的很大, 恨不得把嘴巴里的所有都讓你看到嗎。切記提喉擠壓聲帶。 3、我們哼鳴時的雙唇是輕輕地微閉,上下牙齒也是輕輕地觸碰在一起,舌頭要攤平,舌面中間凹下成溝,輕輕地抬笑肌。為了檢測 我們的哼鳴是否在上顎以上或是否在高位置,練習音階時,我們的嘴巴是可以張開再閉起來反復 這樣,但不影響哼鳴,如果聲音有變化,那證明我們的哼鳴是有問題的,是錯誤的,需要及時糾 正,否則在錯誤的路上會越走越遠越陷越深。 4、最后,哼鳴是不需要大音量的,只需要聲音的位置。哼鳴時要有氣息的支持,感受橫膈膜與腹部肌肉之間的對抗。音階上下行,上行練習氣息 的支持感,下行練習聲音的高位置支持,保持住發聲點,聲音之間不要有斷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