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軟 寫給老一輩的“青春之歌”
如果說上半場的《鑼的宣敘》和《藏》,是極具學院派的先鋒作品,那下半場的兩個作品則體現了郭文景內心柔軟的一面。為弦樂隊而作的《中國民歌組曲》,借鑒了四川民歌、蒙古族民歌和苗族飛歌等音樂形式,從俯瞰角度來讓觀眾感受祖國的廣袤大地與雄偉高山,力求在寧靜致遠中追求一種更加深刻的美,達到崇高與含蓄的藝術境界。
以敦煌為創作對象的文藝作品數不勝數,芭蕾舞劇《敦煌》則另辟蹊徑,將目光對準了第一批致力于敦煌文保事業的開創者。當初郭文景接受邀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作品獨特的切入點。作為芭蕾舞劇的音樂,優美是首位。此次在音樂會中上演的《敦煌》第二組曲,也是專門為音樂會新作的版本。在第二樂章“大漠里的青春之歌”中,手風琴的旋律響起,聽眾眼前便仿佛呈現一群身著藍、綠、灰色服裝,將青春揮灑在敦煌的人物群像。“這是寫給20世紀50年代那一輩知識分子的‘青春之歌’。《敦煌》應該是我上世紀80年代從學校畢業這么多年來創作出的最抒情、浪漫的一部作品。”郭文景說。
較真 把最正宗的中國樂器送到全世界
在演出前一晚的上海愛樂樂團排練廳里,當最后一次彩排結束,郭文景將樂隊協奏曲《藏》中使用的川鑼贈予樂團。眾所周知,郭文景是重慶人,從小深受巴蜀文化的滋養。川鑼,是川劇中使用的鑼。在作品《藏》中,郭文景明確地標注了要使用川鑼。題字贈予上海愛樂樂團的這面鑼,由重慶川劇院的打擊樂手茍驥在眾多鑼中挑選,之后寄到北京,再由郭文景親自帶到上海。
在打擊樂的使用上,郭文集有著自己的堅持。當年《鑼的宣敘》在美國首演之后,所使用的所有鑼都贈送給了巴德音樂學院。《炫》是由荷蘭海牙達劇院委約的。他們使用的六面鑼是中國京劇院的打擊樂老師到樂器廠一面一面挑選出來的。
在歐洲,很多樂團都會演出《炫》,但荷蘭海牙達劇院的《炫》是最精彩的,這其中的秘訣就在于這六面鑼是由名家親自挑選的。郭文景說,無論是買還是租,其實想要找到好鑼并不難。但國外的打擊樂手對中國的打擊樂不了解,不能分辨鑼聲的好壞,所以他愿意幫大家找到國內打擊樂演奏家認可的、能發出最正宗聲音的中國打擊樂樂器,“我希望把中國最地道、最標準的聲音傳達出去。”
重慶學唱歌
學唱歌到重慶圖蘭朵聲樂中心,圖蘭朵創辦至今,有著雄厚的師資力量,老師皆是各大音樂學院畢業,教學經驗豐富,小孩子專屬的童聲唱法教學,成人專屬的成人聲樂,通俗唱法、美聲唱法和民族唱法,結合圖蘭朵半專業化設施設備(KTV歌唱訓練系統、多媒體系統、話筒、音響、錄音棚等)為學員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
想要學唱歌,了解更多唱歌知識,請點擊 聲樂培訓 跳轉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