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郭文景作品音樂會在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舉行。音樂會由上海愛樂樂團藝術總監、指揮家張藝執棒上海愛樂樂團演出。
郭文景在上海舉辦過個人室內樂音樂會、民樂作品音樂會,而舉辦個人交響樂作品音樂會還屬首次。為此,他特意挑選了四部從來沒在上海演出過的作品,其中樂隊協奏曲《藏》和芭蕾舞劇《敦煌》第二組曲,是今年疫情期間完成的全新版本。郭文景表示:“今年很多演出都取消了,在這樣特殊的年份里能舉辦個人作品音樂會是很寶貴的機會,希望能讓大家聽到我最新的作品。”
先鋒 發掘打擊樂的巨大礦藏
在郭文景的全部創作當中,最具原創性、獨具個人風格的就是打擊樂作品。在他為中國打擊樂所作的作品中,《炫》是為京劇中的鑼而作,《戲》是為老鐃鈸所作。這兩個作品在世界范圍內,讓中國打擊樂的聲音傳揚得更遠。在這兩部作品之后,《鑼的宣敘》是郭文景對鑼的一次探索:“在全世界各個民族的打擊樂中,就種類來說,中國打擊樂器是很豐富的,尤其在金屬打擊樂上。”他為打擊樂所寫的作品也多是為金屬打擊樂而作,“在中國音樂的傳統中,從宮廷到民間,包括江南絲竹這樣清秀的作品中,都有打擊樂的合奏。民間的鑼鼓更是豐富多樣,飽含炙熱的情感。”郭文景認為,打擊樂是中國音樂傳統中的一個巨大礦藏。
在探索中郭文景引入了很多外來因素。例如他在聲音的發掘上,融入了西方的當代音樂,讓中國的打擊樂能夠發出更多的聲音。他注意到,中國打擊樂的種類雖然豐富,但是在敲打工具的使用上相對單一。同樣是演奏打擊樂使用的錘,西方當代打擊樂有粗細、輕重、軟硬之分,也有木頭、金屬、橡皮、塑膠等材料之分。同一件打擊樂,用不同質感的東西去敲擊,就會產生不同的聲音效果,能使打擊樂這種沒有固定音高的樂器,也表達出細膩、復雜的情感。
《鑼的宣敘》描寫的是一個古老的祭典儀式。音樂會上由青年打擊樂演奏家、中央音樂學院青年教師尹飛擔任鑼的演奏,在他面前特制的臺子上擺放著十面鑼。作品開始時從一面京鑼發出細膩的聲音,但通過不同的鼓槌,使一面鑼同時發出四種不同的聲音。樂隊中傳出神秘的聲響,這聲響是由單簧管的嘴子發出來的,特殊聲音效果將觀眾帶入神秘氣氛中。除了單簧管的嘴子,還有長笛的笛頭、用笛膜孔做吹孔的竹笛、箏的碼左等特殊部件的參與,這些都是郭文景的大膽嘗試。最后結束時,所有的焦點重新回到一面鑼上。在這個作品中,他試圖用民樂和交響樂團營造出古老、原始樂器重奏的效果。
樂隊協奏曲《藏》,是今年疫情期間郭文景重新擴充的版本。在這個版本中,能夠看出他創作的考究之處。一般交響樂的寫作中,不同樂章運用不同的主題。在《藏》中,三個樂章運用了同一個主題,但三個樂章聽起來又完全不同,這就需要作曲家擁有高超的變奏能力。三個樂章,郭文景使用了由六個音構成的同一個主題,因為藏族有六字箴言,因此他稱其為“六音禱言”主題。第一樂章“藏域圖”,運用帕薩卡利亞的形式,做了19個變奏。這19個變奏描繪了雪山、冰峰、牧歌、喇嘛們的嗩吶、藏民的舞蹈、康巴漢子、佛光、金剛等多彩的藏域圖景。第二樂章“禿鷲”,描繪了藏民們心目中的神鳥。第三樂章“誦經與鼓號”,描繪了喇嘛們的誦經以及銅欽與鼓聲。在擴充這個樂章時,郭文景增加了大量表現法號的聲音,他希望起到“驅魔”的作用。今年的疫情,讓他深感國泰民安是何等重要。在作品《藏》中,也許郭文景最想要傳達的就是要敬畏自然。
重慶學唱歌
學唱歌到重慶圖蘭朵聲樂中心,圖蘭朵創辦至今,有著雄厚的師資力量,老師皆是各大音樂學院畢業,教學經驗豐富,小孩子專屬的童聲唱法教學,成人專屬的成人聲樂,通俗唱法、美聲唱法和民族唱法,結合圖蘭朵半專業化設施設備(KTV歌唱訓練系統、多媒體系統、話筒、音響、錄音棚等)為學員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
想要學唱歌,了解更多唱歌知識,請點擊 聲樂培訓 跳轉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