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正腔圓,前輩們視它為金科玉律,后輩們覺得它陳舊不堪,那么,面對高度自由化的流行聲樂,我們應該如何正確理解字正腔圓的存在呢?快來跟著“聲樂培訓”一起去看看吧!
字正腔圓的由來
從詞意上來說,字正腔圓本身,就是一個非常中國化的詞語。所以,跟許多朋友想象之中不一樣的是,字正腔圓一詞的由來,并非來自于美聲唱法。
字正腔圓一詞,起源于我國傳統(tǒng)的戲曲唱法,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京劇、越劇、昆劇等等。是誰首次提出了字正腔圓,關于字正腔圓的具體釋義又是什么,我們已經(jīng)無從考證。不過,根據(jù)現(xiàn)代人對于字正腔圓的普遍認知,不外乎說話或唱歌時,一字一句,清晰干凈,鏗鏘有力,仿佛播音員一般。但是,這種認知在“聲樂培訓”看來,似乎只是解釋了字正腔圓一詞“字正”的這一部分,而沒有解釋“腔圓”的這一部分。
那么,我們應該如何理解“腔圓”呢?在以往的文字之中,“聲樂培訓”已經(jīng)陸陸續(xù)續(xù)地向大家介紹過有關于擠卡、拉扯、壓喉等等一系列錯誤的發(fā)聲形態(tài)。而這些錯誤的發(fā)聲形態(tài),回饋到聲音呈現(xiàn)上,往往都存在一個特點,那就是干扁。說得再接地氣一些,就是像“鴨子叫”。
像鴨子叫的聲音當然是沒有任何彈性的,在大家嚴重缺水,口干舌燥的時候,常常會夸張地形容自己的嗓子已經(jīng)開始冒煙,那么,就請大家想象一下這種嗓子冒煙的聲音究竟是什么樣子。是不是非常形象,馬上就能夠和“干扁”以及“像鴨子叫”這些形容聯(lián)系起來了呢?
嗯,我們已經(jīng)成功定義了干扁的聲音。當干扁的聲音被我們成功定義以后,“腔圓”的聲音是什么,也就迎刃而解。還是請大家想象,當嚴重缺水,口干舌燥,嗓子冒青煙時,喝上一大口甘甜的泉水,這時我們的聲音將會變成什么樣子呢?是的,腔圓的聲音,就是指具有彈性,圓潤的聲音。
那么,究竟要怎么做,才能讓自己的聲音變得令別人覺得你的聲音圓潤呢?答案就是混聲。古人并沒有如今這么系統(tǒng)豐富的發(fā)聲理論,他們對于聲音的理解,更多源自基于審美經(jīng)驗基礎以上的對于聲音的文學比喻或形容。
“字正”,代表了古人對于咬字的理解,字要咬得清晰,精準,不能夠含糊不清。“腔圓”,代表了古人對于聲音形態(tài)的理解,要有柔韌度,要有圓潤感,不能像鴨子叫。
重慶學唱歌
學唱歌到重慶圖蘭朵聲樂中心,圖蘭朵創(chuàng)辦至今,有著雄厚的師資力量,老師皆是各大音樂學院畢業(yè),教學經(jīng)驗豐富,小孩子專屬的童聲唱法教學,成人專屬的成人聲樂,通俗唱法、美聲唱法和民族唱法,結合圖蘭朵半專業(yè)化設施設備(KTV歌唱訓練系統(tǒng)、多媒體系統(tǒng)、話筒、音響、錄音棚等)為學員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