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歌唱中,呼吸與共鳴,關系到歌唱的音色、音量和整體表現。好的聲音,如果沒有各共鳴腔體的積極支持和配合,共鳴也不能產生很好的效果。在歌唱藝術中,呼吸和共鳴是占有很重的位置的。
大口吸氣
所謂自然大口吸氣就是指平靜地呼吸起把嘴打開,這樣得到的效果是快而淺,腹部腰圍部的力量積極聚也比較虛弱,這樣的話唱起歌時就力不從心,氣息也就支持不住,也就會明顯的給氣不足,使得歌曲不能達到所想表達的效果。呼吸狀態與歌唱時的姿勢有十分密切的關系,為了養成良好的歌唱呼吸習慣,我們在訓練時盡量注意身體站直,兩肩放松,兩肩和手自然下垂,雙腳分開大約與肩寬相等,眼睛手視,身體各部分都能夠自由運動。口鼻打開深呼吸,氣息沿著鼻孔、氣管一直吸到肺的底部,兩肋、腰腹擴張,迫使橫隔膜下降。
歌唱的共鳴關系到歌唱的音色、音量和表現力
積極奪調動各個共鳴腔體,產生良好的共鳴現象是歌唱的重要手段,共鳴能夠形成的聲音質量變化,要比聲帶自身的發展能量大得多。
人的共鳴腔體有很多,有大有小,根據振動源的頻率高低在各個不同的共鳴腔體引起共鳴。在歌唱運動中,我們一般認為可分成胸腔共鳴、口咽共鳴和頭腔共鳴三個區域,其中還可以細分成口腔共鳴、咽腔共鳴、鼻腔共鳴等等。
一般認為,胸腔的共鳴常常在比較低的聲部運用得較多,也常常在各個聲部的低聲區運用較多。實際上我們每個聲部的所有聲區,都需要有胸腔共鳴的成分,只是比例多少的問題。
我們常常把頭腔共鳴稱之為頭聲,意思是相同的,頭腔共鳴是我們聲音中最具魅力色彩的成分,它使聲音明亮、光彩、輝煌、穿透力強,頭腔共鳴幾乎決定了聲音的質量。
共鳴使得聲音有更豐富的色彩和表現力
人體共鳴的原始構造是相對固定的,但每個人的構造是稍有區別的,所以有些人天生聲音好,而有些人聲音差些,在原始自然的情況下,這都是由于構造不同而造成的。
共鳴和喉嚨打開、氣息運動一樣,是改變人聲的原始自然而達到理想狀態的變“自然”“自如”的過程。
人聲共鳴要建立在整體的基礎上,沒有喉嚨的基礎聲音,就不能產生口咽腔的共鳴,沒有口咽的第一階段共鳴也不可能產生鼻、胸等其它部位共鳴。因此,如果沒有純的基音,也不可能產生美好、松馳的冷音,所以我們在追求共鳴的時候,必定要考慮到整體共鳴的重要性,不能片面也強調局部的突出,整體的共鳴才是豐滿的,完美的。局部必須服從整體,整體是由許多局部構成的,互相作用的。
所以,在歌唱藝術中,共鳴和呼吸是很重要的,一定要充分地運用和掌握它們。
重慶學唱歌
重慶學唱歌到圖蘭朵聲樂中心,圖蘭朵創辦至今,有著雄厚的師資力量,老師皆是各大音樂學院畢業,教學經驗豐富,小孩子專屬的童聲唱法教學,成人專屬的成人聲樂,結合圖蘭朵半專業化設施設備為學員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