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打嘟”,它是由橫膈膜擴張產生氣流沖擊聲帶,使聲帶振動,同時又受到放松的雙唇阻 爆而形成一連串的“嘟嚕”聲。打嘟練習有助于體會正確的氣息支點,能使隔膜、腹部的肌肉 有機地結合產生強氣流沖擊聲帶。形成較強的氣流沖擊力必須利用胸腹吸氣肌肉群的收縮運動 ,使胸腔下部(軟肋)和腹腔上部擴展,模脯膜中心下降。通過這部位的協調運作,落實“氣息 支點”。長期堅持“打嘟”練習,學生對氣息支點的概念可以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打嘟 練習有助于喉頭的相對穩定,運用“打嘟”練習時,由于呼吸器官產生較強氣流沖擊聲帶,這種 高頻基音激起上部聲音通道中空氣柱共振產生的氣壓隨之增大,并伴隨著來自橫膈膜的強氣壓, 同時作用于喉頭,能使喉頭相對穩定; 同時,打嘟練習還有利于訓練聲帶的靈活性,聲帶是發聲 的振源體,要使聲帶產生純凈的基音,必須找到聲門的“適度感”,通過打嘟”練習可以使聲帶 始終于一種“自由振動”狀態。對于氣息比較淺的初學者,學生在練習中可以體會到沒有深的氣 息支持,長時間的“嘟嚕”是打不出來的,即便打出來,也是短暫的。雖然在上下嘴唇合攏的狀 態下吹氣,但很難發出“嘟?!甭?,在這樣的情況下,可以使用強氣流的沖擊迫使上下嘴唇發出 “嘟?!甭?,但這種“嘟?!甭?,對聲帶的沖擊力較大,所以必須使學習者盡快掌握在氣息的支 持下進行打嘟的練習。 其方法是:讓學生坐在凳子上,適當的彎下腰,用鼻子緩緩吸氣,同時在 意念上專心致志的將嘴和鼻安放在腰部,這樣很快就能體會打腰部的膨脹感,經過幾天的(通常 三到四天就能掌握)練習就可以掌握,然后就可以進行正常的站立練習了。在聲樂教學中,“打 嘟”是在自然狀態下打嘟的基礎上進一步美化、夸張化了的。學生在練習中如果沒有到沒有深的 氣息支持,長時間的“嘟嚕”是打不出來的,即便打出來,也是短暫的。在聲樂教師的常規思維 中,打嘟練習主要是訓練學生的氣息保持,是為發聲練習做準備的,是聲樂技術練習的前期準備 ,這種思維觀念在聲樂教學中基本上已經成為共識,學生在課下也這么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