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打開喉嚨是歌唱中的一大難題何為喉嚨? 喉嚨就是喉部和咽部的總稱。何為“打開”喉嚨?從生理構造上看,能夠“打開”的只有咽部。 喉部的四塊軟骨難以向四周擴展,唯獨甲狀軟骨可以下移。這就造成了好多歌者的錯誤,他們使 勁地向下拉喉結,以為這樣一來,喉嚨就打開了。豈不知首先是反倒使喉嚨縮小;其次是環狀軟 骨和氣管受到擠壓,氣息便產生了堵塞感;再次是這種狀態不利于發高音。“打”開也可以理解 為“松”開,松則通。如何尋找“打開”的感覺?經驗認為:用容易體會的“笑”或“哭”的 感覺歌唱,就能“打開”喉嚨。“哭”的時候,聲音會變厚、變寬。實際上就是軟腭上提,咽腔 “打開,喉結相對原位下移。(笑肌上提)聲音達到了“松”、“通”。一些通俗歌手善長用 哭腔演唱。這種痛苦唱法,其效果也是會“打開”喉嚨。“笑”著唱,“打開”喉嚨的程度同 “哭”著唱一樣。笑肌抬起來了,整個歌唱處于興奮狀態,充分發揮了喉嚨、氣息和共鳴三者 的協調統一作用。民族歌曲演唱方法,常強調“微笑”著唱。一是有利于“吐字歸音”;二是有 利于聲音色彩的變化。2.依不同聲區的發聲決定“張開”嘴巴的程度唱中、低聲區時,嘴巴自 然“張開”。唱高聲區時,嘴巴“張開”得像個大喇叭。上頜打開,頭部稍向后仰。下巴不要 向上找,體會一下下巴掉了或沒有下巴的感覺。這時候的喉嚨是打開的,發高音降B、C3沒有問 題。當然,還要注意加大氣息的壓力和共鳴腔的合理運用。3.聲帶的變化運用中聲區聲帶用力 閉合。低聲區用真聲發音,聲帶拉長。高聲區發音假聲為主,聲帶縮短,邊緣振動。最后需要 指出的是:歌唱要全身心的投入。“打開”也應該是全身心的“打開”。后背要像一面墻一樣 向后推,整個咽腔“打開”,后咽壁用力。這時你應感覺自己是個大胖子,呼吸飽滿。共鳴的 運用要有主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