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個世紀,大部分觀眾的審美都是建立在以Bel canto 基礎上去判斷一個歌手的水平,換言之就是建立在傳統意大利的技術方法上去演唱任何一種語言的作品,哪怕音樂上和語言中不夠準確,甚至不管你是唱法語,德語還是俄語或者英文,只要你聲音出來的質量是高的,什么口音之類的其實都可以忽略不計,比如帕瓦羅蒂和科萊里的法語和德語作品,卡雷拉斯的英文作品,全都是一股子意大利那波里味兒,這種味兒放在當今的審美是過不了關的,即便你唱的再好再漂亮,當地觀眾還是會挑你口音和風格上的毛病,因為審美已從意大利獨尊變成了國際標準,簡而言之:唱什么像什么才是當今一個優秀歌唱家的標準。
都知道現在是德奧歌劇市場的天下,意大利歌劇市場衰落到沒法直視,即惋惜又可惜,其實對于筆者來說,本人還是推崇建立在意大利發聲基礎上演唱出來的各種其他國家的作品,因為筆者還是覺得,意大利好的方法在劇院里,特別是大歌劇院里是最適用的,可惜現在是唱片時代,媒體時代,再加上德奧瓦格納作品,藝術歌曲等占據上風,使得現在各種各樣的方法千奇百怪,有的歌手唱歌就像在賣“秀”,聲音都不怎么在劇院里響,但是他們還是有市場,因為他們帥,漂亮,因為他們敢演,再配上舞臺視覺渲染,而且現在的觀眾已經不怎么會去審美真正的好與壞,已不再更多的關注聲音質感,所以催生了很多小丑類歌唱家。要是放在上個世紀的標準下,估計觀眾得扔鞋。
現在的聽覺審美打架主要還是意大利傳統派和德奧派的交鋒;意大利人覺得德奧人不會唱歌,方法是錯的,米老鼠音量,德奧人覺得意大利人唱歌吵,不夠樂感,不夠柔和。其實筆者覺得雙方都有一定道理,因為意大利人現在的一些方法沒有老一輩好了,很多人就是在用條件在吼,所以意大利唱的好的歌手越來越少,外加上沒錢,在世界上的影響力縮小,所以越來越沒有發言權。結果德奧占據了歌劇市場的引導權,但是呢,確實德奧派出來的歌手,在歌劇院很多都出不了聲兒,除了本土藝術歌曲,莫扎特等古典樂派歌劇,瓦格納歌劇,他們其他方面歌劇確實又達不到別人意大利不管是在歷史上還是現在的審美標準,比如威爾第歌劇,比如傳統Bel canto,特別是為什么貝利尼歌劇能唱好的越來越少,而且德奧歌手演繹風格下的意大利歌劇,一股子瓦格納,莫扎特味兒,歌劇人物性格也演繹得拘謹,有時候聽著也真的是讓人著急。
有很多這類指揮在扣一些作品上都是在遵循莫扎特,瓦格納,貝多芬音樂作品規矩來處理意大利的Bel Canto 或者威爾第,他們會很在意那個丁點兒細節和框架,其實多了這些東西,往往就失去了意大利作曲家們的本意,想想羅西尼是什么性格的人,想想貝利尼是什么風格的音樂。威爾第,普契尼勉強可以遵循一些框架,但是Bel Canto,不能是什么都得去遵循譜子上寫的,改動一些華彩,犧牲一些吐字去達到演唱的質感不是不可以的,很多信奉德奧音樂的愛去糾結別人傳統意大利風格上的“滑音”“音準”“輔音”,其實多了就是一種限制,已經失去了風格色彩。又比如從聲音上來說,過多的限制了灑狗血,限制了有力量的演唱,限制了穿透力的演唱,其實也造就了現在好的男高音越來越少,好的戲劇嗓越來越少,物極必反。
不過風水是輪流轉的,上個世紀意大利歌劇昌盛的時候,也是用意大利的標準去評判德奧作品的,甚至有貶低,踩的成分。不過作為學習中的我們應該養成一種習慣,就是唱什么,像什么,聽什么作品,就用什么作品審美要求去把關,包括中國作品。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怕的就是在藝術上必須 1+1=2
重慶學唱歌
聲樂培訓到重慶圖蘭朵聲樂中心,圖蘭朵創辦至今,有著雄厚的師資力量,老師皆是各大音樂學院畢業,教學經驗豐富,小孩子專屬的童聲唱法教學,成人專屬的成人聲樂,通俗唱法、美聲唱法和民族唱法,結合圖蘭朵半專業化設施設備(KTV歌唱訓練系統、多媒體系統、話筒、音響、錄音棚等)為學員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