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胸聲、頭聲、咽音、混聲以及各種“工具”的練習讓歌唱的過程更加輕松和自然,讓歌唱時的音色更加統一,在不改變每個人原本音色的同時,極大 地開發出每個人唱歌的潛力。
呼吸
我們人類是如何發出聲音的呢?
首先我們的呼吸為我們帶來了發聲所需要的“動力”,將空氣吹動聲帶振動繼而發出了聲音,由此可見空氣與聲帶振動的配合就是我們發出聲音的必要前提。
在一開始,我們被教授了正確的呼吸方式,并且糾正了一些錯誤的呼吸方式,比如常見的腹式呼吸(吸氣時小腹向外頂起),強調了呼吸時僅有第五和第六根肋骨擴張的關鍵性,為科學的發聲奠定了良好的氣息流動與正確的氣息支撐,呼氣時運用橫膈膜肌肉的回收將氣息送出時,借由腰腹部肌肉發力作為控制,而非傳統教學中,采用鼓起小腹的作為“正確”的呼吸教學,徹底改變了我對呼吸一貫的錯誤認識,也感受到呼吸原本的自然與舒適,不必受到傳統呼吸方式過于強調小腹的鼓起到導致的脖、頸、肩膀以及胸口在吸氣時造成憋氣,僵硬,緊繃感,導致呼氣也無法做到放松自然。正確的呼吸,會讓唱歌的過程更具有舒適性。
聲帶閉合
在學習了正確的呼吸之后,就開始學習發聲過程中另一關鍵要素————聲帶閉合。不得不討論的是,在整個SLS學習過程中,是非常強調聲帶自主工作的重要性的。什么是聲帶閉合呢?大多數的人會借助喉部外肌的力量,強行擠壓聲帶,讓它被迫閉合而演唱,這種錯誤發力引起的聲帶被迫閉合是具有危險性的。正確的聲帶閉合應是借由聲帶肌肉在氣流的作用下自主拉伸閉合的過程,其運動的原理就是“伯努利效應”,聲帶閉合與氣流之間應保持平衡,是一種“外松內緊”的體會。
胸聲
掌握了發聲的兩大要素之后,就可以開始制造聲音了!接下來學習的胸聲,作為最開始學習的第一種聲音,是具有重要意義的。
胸聲,來自人聲音域中最低最自然的區域,是聲帶振動發聲后,利用胸腔共鳴所發出的聲音,最為明顯的體會就是會感受到胸口甚至后背的震動。胸聲的練習必須結合正確的呼吸方式,只有這樣才可以感受到發聲時,氣息的支撐感,氣息被擋在聲門下,同時促使聲帶自然閉合后,發出自然的,不漏氣的,不故意擠壓的聲音,在練習時要保持喉嚨的打開,用氣流帶動聲音,在胸聲區域中不同的音高上保持一致的口腔形狀,和平穩的氣息推動。胸聲的練習是最自然的,更類似于我們平時講話時的聲音,胸聲對于呼吸,聲帶閉合,喉外肌卸力有著明顯的體驗,是頭聲,混聲學習之前的基礎,對于接下來的學習具有重要意義。純粹的胸聲練習音域,男生在E4之下都屬于胸聲的范圍,女生的練習音域根據不同類型的聲音通常在A4或C#5之下,在練習時需要注意。
唇顫
學習胸聲后,一些常見的發聲問題就一一浮現了:喉嚨擠卡不打開,喉頭抬高,喉外肌參與發力(下巴、舌頭、脖子等),這些都是影響平衡發聲的重要因素,那么下面要學習的內容不僅可以平衡我們的聲音,還可以使我們感受到混聲的美妙初體驗,那就是唇顫!
唇顫的作用很強大,它不僅可以平衡音區,平滑渡過換聲點,共鳴順利轉移,以及共鳴空間的保持,它還是一個暖嗓熱聲的一個很棒的工具,并對氣息也有著很好的鍛煉!這個工具是每一位流行歌手最經常用到的,但是種種益處都是建立在一個正確的唇顫發音中的。正確的唇顫應該是同樣輕松而又令人愉悅的,任何的外部的緊張與拉扯都是不正確的,手指托起嘴巴兩側可以減輕唇周皮膚的重量,在控制均勻出氣的同時,以“不”字音作為起音,并在持續發聲的過程中保持“唔”音的狀態,在一開始可以在不發音調的過程中找尋語音發聲的感覺,做到盡可能地松弛外肌,舌頭自然平放的狀態,然后將這種感覺帶入到音調中。做好一個唇顫對我們是有很大幫助的,因此正確的唇顫方式就格外重要!
重慶學唱歌
聲樂培訓到重慶中國好聲音和重慶小小好聲音指定培訓機構圖蘭朵聲樂中心,圖蘭朵創辦至今,有著雄厚的師資力量,老師皆是各大音樂學院畢業,教學經驗豐富,小孩子專屬的童聲唱法教學,成人專屬的成人聲樂,通俗唱法、美聲唱法和民族唱法,結合圖蘭朵半專業化設施設備(KTV歌唱訓練系統、多媒體系統、話筒、音響、錄音棚等)為學員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