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歌需要“天賦”嗎?
這個問題的答案看起來無非兩種,“需要”或者“不需要”。
但以我個人的認識,和辯證的角度去看這個問題,我認為,天賦是學習聲樂的必要非充分條件。
愛迪生說“天才是靠百分之一的靈感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顯然他在強調后天努力的重要性。但國內盛傳一種說法,“但那百分之一的靈感甚至比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更重要”。我認為,“靈感”也就是我們這里所謂的“天賦”,他決定的是我們所能達到的“上限”。而“汗水”也就是后天的努力和學習,卻決定了我們所能達到的“現狀”。比如,我們把“完美”看成100分的話,“天賦”可能決定了我們的上限是98分,或是95分。但如果沒有堅持不懈的努力和有計劃踏實的學習,我們可能只能得到60分。反之,如果“天賦”決定了我們的上限是80分,我們通過后天的努力,可能就會一直超越突破自己,最終得到80分。
這種思路應該適用于任何行業的學習。那么具體到聲樂學習上,我們還需要知道的是以下幾點!
聲樂與樂器的不同
吉他、鋼琴、二胡,盡管有很多品牌,但本質上都是一樣的,按在了那個位置,用什么樣的手勢彈出來,就是那個音。而就聲樂而言,我們每個人本身就是一種樂器,我們的聲帶、嗓音、神經對肌肉的控制能力、對節奏的把控能力、對音高的敏感度截然不同,因此每個人的樂器也完全不一樣。
音域
音域是“先天”因素里不可忽視的。首先要說明的是,音域是可以通過后天學習擴展的,但不是無限拓展,一般人音域在2個八度,天賦好的人可以跨3個八度。其次,不要一味追求高音。唱歌說到底是門藝術,而不是技術,好與不好還是最終取決于聽眾的主觀感受。因此,我們要根據我們“先天”的音域,去選擇,去拓展,去打磨。
音準
天因素也有很大的影響,比如基因的遺傳等。五音不全,我們可以類比為色盲,色盲是無法辨識一些顏色的,五音不全也是無法辨識某些音高的。但是不是這樣的“先天”就起了決定性作用呢?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對音準的辨識,其實是一個長期刺激的過程。
節奏感
這個方面跟音準其實是一樣的。有先天因素影響,但主要看后天培養。除了跟老師系統學習以外,多聽節奏感強的風格的歌曲,也是很好的學習途徑。
音色
這點先天占的成分就很大了,每個人的聲帶長短、厚薄不一樣,音色也不一樣。后天改變的,只能是在原有的方式上,去打造、調磨、加工。
重慶學唱歌
重慶學唱歌到圖蘭朵聲樂中心,圖蘭朵有著雄厚的師資力量,專業教授各種唱歌技巧和唱法,針對成人、兒童都有著完整的教學方案和教學方式,適合成人的成人聲樂,適合兒童的童聲唱法,圖蘭朵宗旨就是為學員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學員能夠在音樂道路上越走越遠!